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網界博覽會:藝術的饗宴,國樂的搖籃


2008年參加網界博覽會獲得佳作
 藝術的饗宴,國樂的搖籃


The Synchroniza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s for a Three-tier Server System Architecture in an E-Learning Platform


將碩士論文投稿到ICS


論文題名The Synchronization and Sharing Mechanisms for a Three-tier Server System Architecture in an E-Learning Platform
作者Lai, Chih-Chun;Koong, Chorng-Shiuh;Chen, Chien-Chi;Chen, Deng-Jyi
關鍵詞
摘要A new mode of learning that has gotpopular with the use of internet enables the learnersto share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stantly and toexchange opinions interactively. The process ofinformation sharing is not working automatically.Situations like unsatisfied transmitting speed andeven disconnections often occur when the serversare linked with ADSL. This research responds to thecall of teachers and the network maintainers in thegovernment and schools for a better platformstructure ( three-tier Server System Architecture ), inwhich the three servers set up in governmentnetwork center, schools and teachers’ laptops shareand exchange resources automatically andimmediately. This reinvented system is under theexamination of the platforms served for TaipeiEducation Network Center, four elementary schoolsin Taipei, and the teachers’ laptops. Theexamination result shows this architecture isavailable, and can automatically exchanging andbackuping the courseware to the network center.Meanwhile, synchronizing courseware to the schoolsfar away from the cities is also workable.
研討會
論文集ICS國際計算機會議
發行日期2006-10-18

從數位學習的推動,讓「孩子,不再孤獨」、「學習,不再落後」

2008在光復學報上發表,當時以鼓勵老師善用身邊的資訊設備為主軸來撰寫本文,期能發揮資訊融入的目的!

從數位學習的推動,讓「孩子,不再孤獨」、「學習,不再落後」
TANET到中小學計畫執行至今已經歷了十二個年頭,國家數位學習計畫執行也已邁入第二階段第六年了,經濟產值從13億到120億邁向250億的年產值。其中也牽動了中小學教育的改變。
身為資訊教育的工作者,從中瞭解到數位科技運用於數位學習將是未來教室的必要條件之一,反觀,本校推動資訊教育至今亦陸續的完成未來教室的建置工作,其項目如下:
1.目前本校的資訊設備已在今年度陸續的更新完成。
2.本年度本校亦將向教育局申請「e化專科教室」,期望帶給教師在運用新科技下能衝撞出教育的新思維。
3.本年度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建置本校線上英語教學網站及充實本校英語數位內容。
4.教育局原本規劃的班班有單槍,現由教育部統籌辦理,今年底前將完成建置的作業。
期望由這些資訊設備的陸續建置能帶動本校資訊教育的進步與推展。今年是否能達成「師師有筆電」、「處處有網路」、「班班有單槍」、「人人有網頁」還有賴各位教育先進一同來參與。
試想,當有了這些資訊設備後,我們要思考的是它們是數位化教室的裝飾品嗎?還是電視、電影的播放器呢?還是您、我淪為資訊科技產品的奴隸,如:「是您在修理電腦,還是電腦在修理您」。為避免產生以上之迷思,在此特地感謝本校總務處將資訊設備採購、維修到報廢事宜,全權處理及維修委由廠商處理。讓資訊組、系統師及資訊推動小組的老師不再為設備的維護花太多時間,能在資訊教育上,盡所有的心力,如去年度本校承辦教育局與淡江大學數位語文中心的「神來e筆計畫」在所有參與的老師的盡心盡力付出下,我們有了豐碩的成果。不只教育局邀請參加了2008十二月的資訊月展出學習成果更於台北學術論壇發表研究成果,頗獲與會學者的肯定,更於自由時報大篇幅報導。沒錯!資訊組的重要也是必要工作項目是資訊教育及數位學習內容的推動,應不再只是修理資訊設備的工人,因本來就不應是。

資訊教育的推動及數位學習內容的建置是未來本校的重點項目之一。唯有本校自行建置數位學習內容平台,有了豐富的數位學習教材,資訊設備也才能發揮所長。老師才能適性化教學與學生才能適性化學習,家長才能更加有效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隨時隨地在線上為孩子解答他的疑問,孩子也能學習他所欠缺的,如此「孩子,將不再孤獨」、「學習,將不再落後」。

市民網路大學之教育資源資訊中心

第一次參加論文發表,幸運的被錄取了!


作者:壽大衛, 陳建奇,張筱楓, 楊麗蘭
年代:2001
論文名:市民網路大學之教育資源資訊中心
研討會名稱:全球華人科技研討會
主辦單位:中央大學
地點:桃園


市民網路大學之教育資源資訊中心

壽大衛、陳建奇、張筱楓、楊麗蘭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教育網路中心)
台北市,台灣

台北市教育網路中心成立數年,已完成階段性的資訊教育任務,也累積了相當可觀的資源及經驗。教育當局正積極規劃未來網路學習的藍圖,本研究計劃由現有台北市教育網路中心轉型成為「教育資源資訊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達成網路學術合作研究社群(Collaborate academic community)。
「教育資源資訊中心」將負責教育活動資訊蒐集,整合教材資源、教育資源、教學資源,教育研究、及教育評鑑。提供多元的學習情境,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的管道。希望能結合教師、家長、學生的力量來共同參予,一同關心我們的國家基礎教育建設,共同建立一個學習、研究、互動的網路學校。

關鍵字:教育資源資訊中心、網路學習、遠距教學、資源共享、教材資源、教育資源、教學資源


一、    引言:

中小學教育與大學教育或終身教育最大的差異在於中小學國民教育的成敗,關係著國家未來人力素質的優劣,所以中小學國民教育將是未來台北市府努力的重點。過去政府的施政目標都擺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資源相對的短缺,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將是一個知識時代,知識的更新與傳遞將更加的迅速,若我們不能將中小學教育視為重點,未來我們將拿什麼和其他世界先進的國家相比呢?
    然而,目前市府當局正積極規劃著未來市民網路大學的藍圖,同時慶幸市府將中小學教育也一併容納了進來,所以在此提出市民網路大學之教育資源資訊中心,希望能結合教師、家長、學生的力量來共同參予,一同關心我們的國家基礎教育建設,共同建立一個學習、研究、互動的市民網路學校。


二、計劃目標:

(一)   建立革新、前瞻、卓越的教學支援系統。
(二)   創新教學型態、方法與創新課程內涵。
(三)   促進教師專業現代化的成長。
(四)   推展終身教育,建立學習社會。
(五)   運用數位科技,拓展國際視野。
(六)   達到資源共享,資訊快速交換。
(七)   建立隨選課程,擴展遠距教學。
(八)   共同合作研發教材,協同教學。


三、計劃對象:

(一)   市民由下而上
(二)   中小學學生
(三)   中小學教師
(四)   中小學家長


四、實施方式:

由現有台北市教育網路中心轉型成為「教育資源資訊中心」(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達成網路學術合作研究社群(Collaborate academic community)。「教育資源資訊中心」將負責教育活動資訊蒐集;整合教材資源、教育資源、教學資源;從事教育研究、及教育評鑑。提供多元的學習情境,滿足不同學習者需求的管道。


(一)   教育活動資訊蒐集、整合與傳播:

藉由教育資訊的整合,將學習資訊迅速順暢的傳送出去,讓學習者掌握最新資料,並得到學習資訊,並提供學習諮詢,線上各類查詢服務。統籌整合現有各教育資源中心(如特教資源中心等)及社區大學,利用既有的資源,做到資料的蒐集、整理、儲存、散播,達到資源最完善的使用。
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http://content.edu.tw):教育部為使資訊教育向下紮根,推展「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建置硬體環境、培訓師資、辦理推廣活動並設置網站充實教材資源,目的為整合中小學學科教材與數位化資源,免費提供全國師生共享教學資源;及教學與學習的經驗交流園地。
「學科網站」資源分國小、國中、高中及高職四組,各校編置一科,網站整合、蒐集之資訊涵蓋了德、智、體、群、美五育的教育資源。台北市參與之學校部份共計建置:國小三學科、國中一學科、高中四學科、高職五學科(如表一)。「鄉土教材」(台北市)則由天母國中等三所學校建置(如表二)
表一:教育部「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台北市學校列表:
校級別
學科
承辦學校
國小
國語
台北市興德國小
國小
資訊教育
台北市立師院附小
國小
輔導活動
台北市興德國小
國中
地球科學
台北市天母國中
高中
英文
台北市大同高中
高中
藝術生活
台北市中正高中
高中
地球科學
台北市明倫高中
高中
美術
台北市中正高中
高職
控制科
台北市內湖高工
高職
電機科
台北市內湖高工
高職
化工科
台北市松山工農
高職
電子科
台北市松山工農
高職
會計事務科
台北市士林高商


表二:教育部「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台北市鄉土教材學校列表:
校級別
承辦學校
國小
台北市興德國小
國小
台北立市師院附小
國中
台北市天母國中



「融入教學」部分係為加速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科教學,以及貫徹未來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精神-培養學生具備「運用科技與資訊」的基本能力,選擇國中、小學校辦理教學實驗,實際瞭解學生應用資訊科技於課程學習的情形,設計合宜的教材教法,並將實驗成果公告於網站上,期能提供全國國中小教師們參考。目前台北市立師院附小參與語文領域(指導教授:何榮桂教授)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資訊教育白皮書計畫分三年實施,主要項目有:建立優良的資訊教學環境、 提昇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素養、改善學校網路環境、發展資訊化的課程教材與軟體、及辦理各項資訊教育觀摩與推廣活動。目前已進行之計畫:為發展資訊化的課程教材與軟體,由各級學校建立學科教學資源庫(如表三),於各行區選出一所國民小學成為該區之國小資訊重點學校,協助推展九年一貫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事宜(各區重點學校,如表四)。另有台北市終身學習資訊網,提供市民終身學習課程,提昇民眾人文素養與生活知能、培育社區發展人才及現代社會公民(相關網站資源如表五)
目前各相關教育、教材資源皆已有一定數量之教學媒體,加上教育網路中心舉辦之「教材設計比賽」皆不乏優秀之教材作品,但多數作品為靜態網頁或PowerPoint檔案。「教育資源資訊中心」則可提供適當的科技整合技術(如:Web-GuiderFlash)及教育訓練與各教材資源中心、學校合作,讓老師可將現有之靜態教材作品加上更詳細的解說(聲音、動畫等),增加學習內容之互動性,讓學生甚至家長在家中就可充份利用此網路學習資源自行學習,真正達到「市民網路大學」之目的。更可以因應學習者的需求增設特殊主題之教材資源。
此外,諸如教育部推動的「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及台北市教育局的「資訊教育白皮書計畫」,已經使現有之各「教育、教材資源中心」及資訊重點學校,累積了相當豊富的「教材庫」、「測驗題庫」、「學習單」、「軟體資源」、「網路資源」、等教材資源,惟皆為分散式之架構。雖然,分散式之架構可達到負載分散的效果,但是對學生、教師以及家長來說,就缺乏一個方便快速的方法來找到其所需之資源,因此亟需要一個完整、方便的教材資源整合中心。若以「教育資源資訊中心」作為教育資源整合及傳播的入口角色,則有一個教育資源資「單一窗口」,負責蒐集、整合、分類索引各教育資源,提供一個便捷路徑,讓學習者(學生、家長、教師)能以高效率的連結,迅速地到達各網路學習環境。
建立網路學習社群的重要性,就如同班級教學情境中的同儕文化,可以左右學習者的學習效能。網路學習環境的主要特質在於能提供多元化的人際互動管道,但又因學習環境中的學習者處於不同時空之下,如何能產生人際互動?「教育資源資訊中心」首先讓網路學習環境中的每個學習者皆能享受個別化與適性化的服務,使學習者能對群體產生認同感、與擁有感,其次讓個別的學習者在網路學習環境中有群體的感受,使學習者易於融入群體而產生歸屬感。而網路學習社群的特殊之處與潛能,在於其既是虛擬的,也是實體的,「教育資源資訊中心」遠距教學學習社群即是提供多元的學習情境,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的管道。
透過「教育資源資訊中心」的電子報,主動向使用者廣播個人化與適性化訊息,並提供成員發表創作之空間。以互動式課程研討(語音聊天室)及課程討論,在此種環境中,教師不再只是消極的「說書」角色,而需轉變為學習過程中的輔導者、學習資源提供者,甚至也是學習者的角色;而學生、家長也不再是單純的學習者,更可以是學習資源的提供者,不是獨立學習的個體,而是一整個集體學習的學習社群。
表三:台北市各級學校學科教學資源庫建置一覽表
校級別
承辦學校
      
校級別
承辦學校
      
高職
稻江護家
家事類美容科
國小
東新國小
原住民教育
惇敘工商
汽車類汽油噴射
新湖國小
視聽媒體
南港高工
工業安全與衛生
興華國小
環境教育
大安高工
電子實習I
成德國小
鄉土教學
松山工農
計算機概論II
民生國小
數學科教學
國中
誠正國中
音樂
北投國小
自然科教學
蘭州國中
國語文
龍安國小
英語科教學
北投國中
體育
修德國小
特殊教育
三民國中
歷史文化



萬芳高中
自然



表四 台北市國民小學資訊重點學校
學科名稱
學校名稱
學科名稱
學校名稱
資訊科
石牌國小
社會科
南湖國小
鄉土教材
師院附小
國語科
國語實小
寫字
興雅國小
主題統整
新生國小
英語科
師院附小
數學科
健康國小
福林國小
石牌國小
新生國小

語文科
東門國小
自然科
福林國小
健康國小
健康國小
興華國小
萬芳國小

興華國小

南湖國小
音樂科
福林國小
美勞科
東門國小
健康國小
福林國小
興雅國小
興雅國小
石牌國小
萬芳國小
萬芳國小

表五、台北市終身學習資訊網
台北市市民社區學苑
台北市終身學習護照
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



(二)   教育研究:

「教育資源資訊中心」鼓勵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提高課程與教學設計能力。共同發展教學資源,其中包括創意的課程、教材、教學策略和方法,以及教育科技應用等。因此能夠達到加強教學效益、促進教學品質提昇和教師專業現代化。
「教育資源資訊中心」對現有的教材資源作整理及轉換,增加線上教材使用的方便性和豊富性。並提供內容分析、應用建議,增加使用者搜尋適當資源的效率。協助教師作完備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師主動發展課程、自編教材的意願。協助教師對自行製作教材的過程中評估是否符合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以提高教師自編教材的品質。由中心增加新的教學資源、線上教材,提供教學工作中可能用到的相關表格、圖表,及支援工具。
中心聘請熱心教育的專家學者提供教學工作的諮詢服務,當教師在教學中發現問題時,能夠獲得足夠的資訊,做出最佳的決策。同時,使用「教育資源資訊中心」的資源使用者也成為教學諮詢提供者,加強討論區的功能,中心整理在討論區討論過的議題,並附相關的研究論文、參考資料…等,使這此資料成為立即可應用的資訊,讓需要諮詢的使用者能夠很容易的找到相同或類似的議題及討論內,以充分使用諮詢資源。
「教育資源資訊中心」研究人員探討各大學院校、研究機構的教育專家、學者所發表的論文,有關於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媒體、教育心理學、班級經營教育測驗、應用電腦教學策略及其它教育相關資訊,如果是可以實際應用於教學的研究,則由中心舉辦教育研究推廣研討會,提供研究者與教學施行者之中介,使教育研究成果能夠用於中小學教育。並於會後持續提供相關的諮詢服務。
中心的教育研究提供主動式的服務,傳播經過去蕪存菁的資源,俾使教學以外,剩餘時間相當有限的中小學教師很容易就能接觸到教育新知,促進中小學教師社群的研究討論風氣,提昇教師的教育專業知能。


(三)   教育評鑑:

透過教學評鑑的實踐,持續創新教學資源。匯集師生對教學實踐的回饋-教學效益的評量、教學意見、教學問題等,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的參考,進而再創新教學資源。
茲將實施方式依初期、中期、長期規劃出各期預期目標、預期完成時間及預期人力如表六:
表六、教育資源資訊中心發展規劃
教育資源資訊中心發展規劃

預期達到目標
預期完成時間
預計投入人力
初期
1.設置教育資源資訊入口網暨發行電子報。
2.建立教材資源合作共享學校聯絡網,增加學術合作研究社群。
3.開設「網路課程多媒體活動設計與製作」研習課程。
四個月
四人
中期
1.參與架設台北市各級學校分散式多媒體伺服器。
2.取得現有教材的合法使用權,增加現有網路教材的互動性。
3.推廣及鼓勵教材軟體的製作與共享。
六個月
四人
長期
1.發展專題式教材單元,一系列開發教材。
2.擴增教材資源研發涵蓋的層面。
3.透過網路將資源資訊與全國共享。
三年
十二人


五、計劃特色:

(一)   課程連貫統整教學、 真正九年一貫。
(二)   彈性時間、空間學習。
(三)   一流課程、一流師資。
(四)   充分就學、適性發展。
(五)   多元化、個別化、適性化符合小班教學精神。
(六)   推展終身教育、建立學習市民。
(七)   結合社教機構、補救教學系統。
(八)   縮短城鄉差距,提供在家學習。
(九)   讓身心障礙者學習暢行無阻。
(十)   團隊學習、社群學習。


六、計劃藍圖:


圖一:「教育資源資訊中心」提供不同學習者需求及互動之模式圖


七、預期效益:

(一)   提供大規模且有系統的教育研究,中小學教師免於教學工作負擔沉重,並可相互合作研究。
(二)   整合研究主題。
(三)   獎勵中小學教師優良教學研究著作。
(四)   建立網路親師溝通管道、增進親子互動、師生互動、同儕互動。


八、結論:

教育就如蓋一座金字塔,中小學教育就如金字塔的底層,當底層是一盤散沙時,我們怎能預見金字塔的頂端是堅固的呢?所以懂得運用網際網路和資訊科技優勢,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的型態與內涵,並積極的支援、協助學習者與教學者是我們刻不容緩的事。處在資訊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應架設網路教學支援系統,來對教師、學生進行學術指導和學習指引,創造和傳播多元化的教學資源,並且促進教師專業教學的現代化成長。
總之,藉由市民網路學校的建置,提供更多互動式、虛擬實境、適時式、隨選式數位教學資源,減輕教師資訊搜索及準備教材之時間負荷,透過數位化工具更可以實現教師教學創意與理想,並兼顧學生個別需求;成立合作的研究社群,加強教師教學研究。其中包括了創新課程、教材、教法、教學活動設計,整合最佳教學策略、實踐方法和資訊科技,以建立卓越的教學新典範,進而將理論、實踐結合的研究成果,加以傳播推廣,以支援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而達到三贏的學習型社會。


九、參考文獻:

(一)   賴阿福,二十一世紀之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民88)。
(二)   林奇賢、馬榮燦、林志能,網路學習與網路學校的發展對教師專業表現的衝擊資訊與教育雜誌79期,2~12(89)
(三)   張基成、陳玉芳,一個支援教師教學工作及教學專業發展的知識網路環境資訊與教育雜誌79期,40~53頁(民89)。
(四)   吳文中,從資訊教育融入各科談教師資訊素養的困境與因應之道,資訊與教育雜誌,79期,31~38頁(民89)。
(五)   李忠謀、邱瓊芳,遠距教學環境:支援系統的發展與評估科學教育學刊,第七卷第一期,49~69(88)
(六)   溫明正,資訊與網路教育在終身學習社會中的時代使命教師天地,97期,38~43頁,(民87)。
(七)   黃绣媛,建立卓越的歷史教學新典範:創造思考、合作學習、網路互動與教學支援系統,中學教育學報,第七期,121~139頁,(民89)。
(八)   張基成、陳玉芳,網路化教師教學工作績效支援系統之建構與先導評鑑遠距教學,15.16期,26~40頁,(民89)。
(九)   壽大衛,資訊網路教學,師大書苑,第一版,(90)